新闻动态

首页 > 党建工团 >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中国社会科学报]在青春的赛道上创造佳绩

时间:2022-05-06 来源: 点击:

4月25日上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来到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图为习近平在图书馆考察。 图片来源:新华社

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调研,寄语全国广大青年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在青春的赛道上奋力奔跑,争取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关心着广大青年的成长,就中国高等教育办学发展方向作出了系列重要论述。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同各界优秀青年代表座谈时,嘱咐广大青年要勇敢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努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2014年5月4日在北京大学,他叮嘱大学生“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2021年“五四”前夕,他对清华学子提出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的殷切期望。每年“五四”前后,习近平总书记总要走到年轻人中间和青年学生相处,此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再一次引发高校师生和社科界热烈反响。

1.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

中国人民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所新型正规大学,被誉为“我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领域的一面旗帜”。85年来,该校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坚持为党和人民事业服务,注重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形成了鲜明办学特色;与党和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为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和新时代发展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中国人民大学党委书记张东刚表示,今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五四”青年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中国人民大学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高等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是对全体师生的极大鼓舞。

踔厉奋发新时代,笃行不怠向未来。张东刚表示,将始终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领航,更加坚定自觉地加强党对学校的全面领导,更加坚定自觉地构建以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为内核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更加坚定自觉地打造高素质的一流教师队伍,更加坚定自觉地培养万千“复兴栋梁、强国先锋”,更加坚定自觉地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表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既是高校的初心使命,也是高校所肩负的时代重任。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在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新征程中以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理念,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高校要结合学校办学理念与办学传统,将价值引领明确为制度规范,将价值观念贯彻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之中。构建统筹协调育人方案,以明德、达智、强体、尚美、崇劳,促进‘五育’均衡发展,从专业教育、课程体系、体育竞技、科艺结合、劳动实践等多方面挖掘价值引领的契合点,在育人目标与育人方式之间形成有效呼应和协同配合,合力推进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杨振斌谈道。

2.上好思政课这门“金课”

“办好思政课,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全国教育大会等重要场合就思政课建设多次提出明确要求。在观摩中国人民大学思政课智慧教学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

春风化雨,润“心”无声,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王易的思政课,在得到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后,她倍感振奋。王易表示,自己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遵循教育规律,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好思政课、讲好思政课,用我们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坚定自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讲好中国故事,阐释好中国理论,引导青年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讲好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思政课。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能否在立德树人中发挥应有作用,关键看重视不重视、适应不适应、做得好不好。这是对思政课作用和思政课建设作出的新思考新论断。”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工作带头人,陕西师范大学副校长任晓伟谈到,老师要用心教,学生要用心悟,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效果。这是从培养民族复兴时代新人的战略高度,对思政课的本质以及如何使这一本质表现为学生成长的强大力量的科学阐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3.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

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指出,当前,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大量亟待解决的新问题,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迫切需要回答好“世界怎么了”、“人类向何处去”的时代之题。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支振锋谈到,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立足发展成就,探索发展规律,提炼中国理论,讲好中国故事,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就是哲学社会科学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做好理论工作,既是学者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多出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重大成果,增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国际影响力,是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扛在肩头的历史重任。

在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栾永玉看来,高校作为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推动力量,要勇于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积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充分发挥学科优势,担起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使命,积极传播中国声音、中国理论、中国思想,使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真正屹立于世界学术之林。

4.打造高水平教师队伍

建设世界一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必须有世界一流的大师。习近平总书记希望中青年教师向老教授老专家学习,立志成为大先生,在教书育人和科研创新上不断创造新业绩。

“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中国人民大学荣誉一级教授高铭暄1951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攻读研究生,1953年留校任教,与人大结下不解之缘。“我虽已过鲐背之年,但仍要老骥伏枥,自觉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实践者,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当好学生成长的引路人。”高铭暄说。

建设世界一流大学,必须要有一支优秀的教师队伍。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顾红亮表示,新时代,高校要把建设优秀教师队伍摆在重要位置。一方面,教育者要先受教育。改革开放后出生的青年教师成为高校的教学科研骨干力量,他们感受祖国的繁荣富强,视野开阔,走上高校教师岗位,必须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秉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的办学理念,在更高的政治站位上认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意义。另一方面,高校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道德修养,以高尚的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在教学科研活动中,不断涵养德行,砥砺品行,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引领学生、激励学生。

5.勇当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青年的奋斗目标和前行方向归结到一点,就是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华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胡国胜表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就是要坚定理想信念,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筑牢青年人的理想信念之基。要有真才实学,培育当代青年勤于学习、敏于求知,把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形成自己的见解,既要专攻博览,又要关心国家、关心人民、关心世界。要培育当代青年担当社会责任,做到自强自律,必须脚踏实地、不尚空谈、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

聆听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后,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周晓辉备受鼓舞。他表示,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始终朝着成为忠诚的积极的正直的人,朝着成为脚踏实地又富于实际精神的人,不懈努力,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用实际行动争做复兴栋梁、强国先锋!

迈进新征程,面对新形势,开辟新未来。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刘伟表示,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胸怀“国之大者”,坚持“四个面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想国家之所想,急国家之所急,应国家之所需,与时俱进加快推进新一轮“双一流”特色建设、内涵建设、高质量建设,在新的赶考之路上奋力谱写教育新华章,以更高质量的办学成就和更高水平的育人能力,努力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原文刊载于《中国社会科学报》2022年4月27日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