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实践
展望未来经济,争做国际人才 ——我院“经世致用”计划学员参加《亚洲区域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
5月10日下午,我院“经世致用”计划部分学员前往北京金融街国际酒店参加2018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亚洲区域经济展望报告》发布会。本次发布会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驻华代表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国泰君安研究所联合主办。
IMF驻华首席代表Alfred Schipke、副代表张龙梅,国家外汇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魏本华,国泰君安证券股份有限公司总裁王松、首席宏观分析师花长春,全球首席策略分析师李少君、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师覃汉,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王国刚,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赵锡军,中国财政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瞿强,以及中证金融研究院国际金融部负责人胡玉玮等来自欧、美、亚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管理部门、科研院所以及金融实业界的专家学者出席会议并发表演讲。
中国人民银行国际司原司长、中国驻IMF原执行董事张之骧主持会议。他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每年发布两篇世界经济展望报告,汇总各成员国的相关统计数据,对全球经济情况及时进行监测及引导,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
王松总裁致开幕辞。他表示,2018年注定是机遇和挑战并存的一年,今年IMF亚洲地区展望的发布会主题恰逢其时。面对当前全球经济的挑战以及亚洲区域固有的中长期问题,王松总裁提出三个观点:第一,“和羹之美,在于合异”,逆全球化不符合历史与世界大势,各国需要联手共同推进开放和结构性改革,从根本上促进区域和全球的繁荣;第二,亚洲各国需要紧抓这一轮全球科技和产业革命机遇,把握趋势机会、顺应时代潮流,方能厘清诸多本地区中长期问题;第三,亚洲各国在把握历史机遇的同时,要特别防范全球再通胀和金融周期错配带来类似1997年的金融风险。最后,他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表示衷心感谢,并祝愿联合发布会取得圆满成功。
王国刚教授以“稳中求进:推进经济金融稳健运行”为题发表主题演讲,以学者的视角展望未来经济。他表示,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时代,要坚持“稳中求进”的主基调。他指出,中国经济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扎实,结构性改革依然任重道远,稳健的货币政策还需要加强针对性、灵活性,金融整治应稳妥有序展开。整治金融乱象应实现金融监管对金融风险的全覆盖,要与金融业对外开放、金融创新、金融发展的趋势相协调,将去杠杆、降成本落到实处。
Alfred Schipke先生和张龙梅女士以“形势好但不明朗之时:未雨绸缪(Good Times, Uncertain Times: A Time to Prepare)”作为2018年亚太区域经济展望的演讲主题,以国际组织的站位展望未来经济。Alfred Schipke主讲前景、不确定性、货币政策和贸易。他表示,亚洲仍是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短期前景强劲,与预期相符,虽然通货膨胀在上升,但依然处在低水平。亚洲目前在货币政策正常化、贸易前景、美国税收改革的溢出影响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中国经济放缓将对亚洲和世界其他国家产生负面溢出效应。张龙梅主讲税收、地缘政治和政策。她认为美国的减税与就业法案可能以多种方式影响亚洲,美国经济增长加快的直接溢出效应是积极的,但可能较小。在这样一个时刻,政策制定应当保守,并着眼于积累缓冲和提高韧性。
花长春首席发表主题演讲,以市场为出发点展望未来经济。他认为,当前经济发展要把握不确定性和投资机会。贸易摩擦对市场情绪影响比较大,但难以改变中国高端制造业崛起的趋势,中国的经济仍相对平稳。中美贸易摩擦是个长期的问题,全面贸易战不是双方最好的选择。他建议资产配置方面要把握不确定性,关注通胀和再通胀所带来的投资机会。
最后,我院副院长赵锡军作总结点评。他认为,全球经济已经进入复苏甚至向好的阶段,只不过各界对复苏和向好的程度有不同的观点。从中国的经济来看,中国将长期保持开放,而且经济模式的转型目标也非常明确:从高速度转向高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向素质的提高,从不计成本到更考虑效率和成本。虽然中间成本在上升,但机会仍然存在。
茶歇过后,在场专家进行了圆桌讨论,随后会议圆满结束。在此次会议中,学员们认真聆听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思考其中的经济规律和知识,总结自己的听会感悟。作为新时代追求“知行合一”的人大人,财金学子不仅需要有真学问、真本领,更要面向实际,了解当代经济发展情况;不仅要扎根人民,奉献国家,更要走出国门,熟知世界经济发展动向,争做新时代国际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