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风采

Review of Cambridge Undergrad Courses

时间:2017-12-25 来源: 点击:






EP08 Lectures SG2 room in ARB (Alison Richards)

剑桥大学的比较环境政策这门课开在每学年的第一个学期(共三个学期),课程包括八节课,每节课两小时。比较环境政策这一课程概念在国内尚无明确的定义,比较政治学定义为对不同国家、不同政治体系的政治现象进行对比研究的理论和方法,因此可以大概将比较环境政策理解为对不同国家不同政治体系下的环境政策进行对比研究的理论与方法。

这门课将为学生提供一个理解当代全球环境政策的整体框架,将讨论当前环境政策的主要方向与目的,同时比较发展中与发达国家在面对环境挑战时的应对经验。课程建立在当代可持续发展的框架上,并会介绍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全球环境保护主义和布伦兰特报告等文档。在授课方式上,将邀请相关人士进行讲座。这门课的授课目标为使学生对环境政策有较为全面、广泛的了解,同时在环境政策辩论中获取全面的理论知识,并学习运用比较法分析不同机构不同国家层面的环境政策执行情况。该门课仍培养学生与自然资源治理相关的政治经济与制度知识,同时使学生能够将环境政策作为案例来进行公共政策分析。

在本周的课程中,该门课主要讨论非政府组织的内容,教授引导学生讨论了非政府组织的定义、当代典型非政府组织结构、非政府组织与当地政府间的合作、非政府组织的专业性等问题,引导学生较为全面客观的了解了非政府组织的现状与利与弊,同时以WWF等全球非政府组织的案例分析了非政府组织对于环境政策的影响。

(黄千)

这门课程的内容让我不禁感慨剑桥大学土地经济系研究范围深广,学术探讨自由漫步于土地相关领域。这一设置让我不由想到我院的“大金融”学科建设理念,看到国际和国内的学科全局视野,初步感到这一设定对我们学子的期望和要求。

比较环境政策的执教老师这次所讲内容有关于NGO(非政府组织),让我意外的是她本人也曾在NGO中参与工作,因此对NGO的一些概念、界定、运作框架有着灵动的见解。这些实践经验,配以严谨的学术探究,让初步接触这门课程的我们也能迅速形成印象。

老师的课程中引用丰富,面面俱到,指出了大量的参考文献。而在晚上与我们访学项目带队老师交流的过程中,我们得知这些文献都是默认要求学生翻阅学习、了解内容的,不小的阅读需求和工作量着实给了我们不小的震撼。

(唐火青)

RE04 The macroeconomy and housing-Mill Lane lecture room 4

“The Macroeconomy and Housing”这门课主要是涉及宏观经济和房地产之间的关系,而本节课作为其中的一节,主要介绍了国际金融危机中和房地产金融相关的一些特点并给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此外介绍了国际上为了加强金融监管而提出的《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

首先是介绍了金融危机的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国际投资之间的不均衡,这一特点的产生和资本账户自由化(Capital Account Liberalization)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投资不均衡这一情况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包括美洲、欧洲,但是在亚洲表现的尤为明显。由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的投资急剧增长,对比之下其他亚洲国家的投资有所下降。第二个特点是国家主动进行国家危机管理(National Crisis Management)。例如,在货币政策中频繁调整利率,以应对危机。这种情况下,家庭负债和杠杆率都有所上升,但是却保证了总需求的增长率。第三个特点是评级机构的影响力有所下降,这一点教授举了很贴切的例子来生动的说明了其内在原理。因为评级机构在危机之前是很受信赖的,但是它们的评级却是可以造假的。如果通过内幕交易或者其他方式干扰评级机构的公正评级,就会向市场发射不正确的信息,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金融危机的产生。这三个特点给我们的启示是,政府在进行宏观调控的时候,一定要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结合起来,并保证严格执行。需要强调的是,财政政策继续要在短期内被用于调节也需要在长期内被用于调节,以此来保证需求。同时,还提出“各国中央银行都需要努力实现Financial Stability”,而在以往Financial Stability并没有被充分强调,也就是说,各国中央银行对金融体系并没有充分的控制。

此外,还在此基础上介绍了为应对金融危机而在2010年签署的《Dodd-Frank Wall Street Reform and Consumer Protection Act》。它是自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一项最全面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明确旨在限制系统性风险,为大型金融机构可能遭遇的极端风险提供安全解决方案,将存在风险的非银行机构置于更加严格的审查监管范围下,同时针对衍生产品交易进行改革。它主要包括三大内容:第一,扩大监管机构权力,破解金融机构“大而不能倒”的困局,允许分拆陷入困境的所谓“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的金融机构和禁止使用纳税人资金救市;可限制金融高管的薪酬;第二,设立新的消费者金融保护局,赋予其超越监管机构的权力,全面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第三,采纳所谓的“沃克尔规则”,即限制大金融机构的投机性交易,尤其是加强对金融衍生品的监管,以防范金融风险。

总的来说,该门课程质量很高。其中,教授在课堂上会时不时举一些生动的小例子来和同学们互动,并加强同学们对知识点的理解,实在是令人印象深刻。

(干筠珂)

这门课程的教授年高德昭,有学术声望,讲课严谨到位。教授对基本概念和历史事件的讲解深入浅出,易于理解。这位老教授在课堂上还配发了关于英国的多个监管机构(FSA,FCA,PRA,FPC等)的简明资料以助于理解,可谓用心良苦,为授业倾注了一番心血。

(唐火青)

RM01 Option A-Mill Lane lecture room 4

这门课大部分内容较为类似国内的计量经济学,同时涉及部分空间分析的理论。授课时长为八周,每周一节课两小时。前四周的课程为基础的多元线性回归内容,后四周学生可根据个人兴趣选修统计数学方法方向或GIS与空间分析方向。

该课程的授课目的是为研究生提供在其研究领域内对相关问题进行定量研究的能力,同时在确保学生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线性回归工具的基础上为其介绍多元线性回归的工具以便于其进行之后的研究与学习。

在前四周课程内容主要包括基本的统计知识(样本、总体、统计推断、假设检验、显著程度);简单线性回归(OLS回归、截距与斜率、参数、假设、t检验与R-square);多元线性回归介绍(F检验、调整后R-square、回归结果解释、变量选择);多元线性回归应用(多元线性回归中的假设检验、函数形式、特征价格法)。后四周的统计方向课程包括多元线性回归假设与约束(OLS假设与约束,异方差、自相关、GLS方法、DW检验);多元线性回归中哑变量介绍(哑变量的定义、使用Excel与SPSS创造哑变量、Partial-F检验);哑变量在多元线性回归中的应用(截距哑变量、斜率哑变量、Chow检验、预测失败检验、RESET检验);判别分析和Logistic回归。

本次上的课程为第七周的课程,即哑变量在多元线性回归中的运用。教授通过一组具体的数据分析了对回归方程截距项使用哑变量的具体步骤、对斜率项使用哑变量的具体步骤,同时分析了该如何检验回归方程是否有必要创建哑变量,并解释了Chow检验与RESET检验。

(黄千)

纵使考虑到所学的多为研究生课程,该门课的内容暗示着国际通用的计量课程(普通计量经济学,非高级计量经济学)可能与我校本科生所上的计量经济学难度相当,甚至实验班的难度还有过之。

(唐火青)

Dissertation, research design and structure-Mill Lane lecture room 1

这门课主要针对于日后想做科研的同学,前半节课上教授课上分享了十条论文写作技巧。第一点是“one central contribution”,即论文的主要贡献是清晰且突出的;第二点是“write for someone who doesn’t know your work”,即论文要简洁易懂;第三点是“context-content-conclusion”,即论文写作要按照这样的顺序进行;第四点是“optimize logic flow”,即在行文时一定要逻辑严密,一环扣一环;第五点是“abstract”,教授强调了摘要的重要性和其必不可少的内容;第六点是“communicate why the paper matters in Intro”,而这也是我们经常忽略或者是不重视的一点;第七点是“deliver results by a sequence of statement, supported by figures”,这里教授向我们介绍了论文图表的一些注意事项和应该具备的格式,图表一定要简洁易懂且没有多余的内容;第八点是“discuss how the gap is filled, the limitation of the interpretation and the relevance of field”;第九点是“allocate time where it matters”,即论文一定要重点突出;第十点是“get feedback to recycle, reduce and reuse the story”,即在完成论文后还要不断反思和改进自己的故事,使其更加具有逻辑性。虽然上述论文技巧我们应该注意,但教授同时也强调,这些只是论文写作的一般技巧,在特殊情况下,它们也有可能不成立,并让我们不要万事以此为纲,还需灵活运用。

后半节课教授介绍了一些使用R语言处理数据的方法。教授在课上手把手教学,如何使用R语言加载数据,进行统计描述,回归分析和做出符合论文要求的图表。教授同时向我们推荐使用R语言,因为它的免费性和开源性。课上随时有同学问教授一些细节性的问题,而教授也总是不厌其烦地解答。

通过这门课我掌握了一些写论文十分实用的技巧,这对于我毕业论文的书写有着极大的帮助,同时,我也明白了作为一名学者在写论文和发表自己见解时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在写论文时,无论使用什么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最后呈现的图表一定要简洁易懂,没有冗余和模糊的信息。这些都是论文写作入门级的基本规范,我们需要时刻牢记。

(夏雨)

我认为这一课程中的内容对我的科研之路良有助益,为我的科研写作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不错的建议。我认为这节课不仅是给未来有志于科研且刚刚入门的同学开设的,这门课的意义可能更是为硕士生的毕业论文提供一般化的指导。印象里我院对于MBA类学生的课程设置也有此类论文写作指导课程,但是无从对比。

课程的后半节内容,是教师在前半节内容结束之后提出了三个备选项,最后根据大多数学生的需求(举手表决)决定的。这一方法比较灵活,能更好地切中同学们的真实需求,(当然更好的方法可能是在课前就完成这类调查),表现出教师对课程进度中的把握与适当调整的能力。

(唐火青)

EP02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policy-Mill Lane lecture room 10

周二下午的课程名为环境经济学和政策,当天讲授的主要内容是环境监管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与解决。正式内容之前,先讲授了当前国际环境经济政策协议和国际驱动的大背景。

研究信息不对称问题中的关键视角有:次优的形成,标准的政策介入方法,政策工具设计。信息不对称导致的问题有二:逆向选择(状态隐藏),某一变量值只能被一部分主体了解;道德风险(动作隐藏),某一行动只能被一部分主体了解。基于这一理论范式,去理解环境经济学中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此后进入经济学的讨论框架,设定公司的成本函数,环境污染的类型,政策的响应方式等,得到结论。两个边际方程的斜率很重要,而且这两者的相关性也很重要。老师还介绍了一种混合政策系统(Hybrid Systems),能明显降低潜在无效率的程度。同一范式下,同样的方法说明了合同后的不对称(道德风险)的存在,关键在于监管者和公司所追求的效用最大化的函数不同,而对此的解决方法,主要是寻找一种代理变量来描述公司的努力程度,如公司执照许可等。

信息不对称和耗损最小化,典型的问题有如:农业中的非点源污染,交通中的汽车通行资源、废料处置中的午夜倾倒问题。与此相对应的解决方案有:钢铁生产中的有机溶剂、易拉罐处理、购物袋收费、家庭垃圾分类打包等等。

随后老师举了两个具体例子——关于毒害垃圾倾倒的两个案例分析。分别是意大利某地实行跨区域甚至跨国废料倾倒、非洲埃塞俄比亚的有害废料之路对周围新生儿的影响。前一篇论文描述倾倒动机,后一篇论文通过计量方法(DID,双重差分模型)来论证废料对当地居民健康的负面影响。

此后,老师又转回理论模型中,假设监管者能够以一定概率监测或掌控公司的行为。公司就在概率性的罚款和违法所能获得的利益中进行权衡。而这一模型的关键设置则在于惩罚(发现)的概率和处罚的程度。

这一节课很类似于保险课和我小学期里所选的中国社保专题研究课程中讲授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章节,但是相比之下,通过更多微观经济学的分析,能够把混同均衡、无谓损失、次优结果等等概念阐述地更为明确,可能也更为专业。

(唐火青)

RE01 Corporate finance and real estate lectures-New Museums Site, Hopkinson

周三上午第一节课是Thies老师主讲的Corporate finance and real estate。当天课程的主要内容是借贷的风险与收益以及公司配置房地产时的考虑因素。

借贷的部分主要讲了贷款的风险定价、贷款保证金以及处理贷款风险的方法,并对债券进行了简单的介绍。

贷款风险定价部分是将贷款利率分解为实际无风险利率、通胀率、市场预期导致的利率调整、信用风险溢价以及流动性风险溢价。保证金部分则主要是介绍保证金的意义,其反映了交易风险、借款人及其资产的信用水平,同时提供了一定的保险效果。风险处理的方法部分则是简单提及了一下合同制定、分散化资产配置、构造结构化产品等方法,对方法的细节未作过多展开。

房地产金融部分则是从流动性角度将公司资产分成了核心层、第一边缘层和第二边缘层三级,每集的流动性逐渐提升,而房地产属于是核心层资产,配置房地产时需考虑公司流动性损失的机会成本。

课程应该是面向之前没有金融基础的硕士,难度不高,主要以介绍性内容为主。贷款定价部分大家在国内都已经上过一些相关课程,多多少少有些基础,整体而论,Thies老师讲解的逻辑很清晰,课程质量很高。课程氛围比较活跃,但与国内部分课程区别也不是特别大,最主要的区别是课程最后有较长的reading list。当期硕士在阅读了足够多的文献后,对相关领域的知识应掌握得非常好,课后的大量阅读应当能促人成长。

(张文钊)

这一课程中令我记忆犹新的是讲述贷款利率组成部分的一节。老师做了一张阶梯形的图形象地构成了风险定价部分的主线。这一张阶梯自下而上分别为无风险收益率、通货膨胀成分、收益率曲线成分、违约风险、劣化风险、流动性升水,老师教授的时候将这些成分层层展开,详尽分析,条理鲜明,让我对知识的记忆极为长远。每一个台阶上讲授的内容不是泛泛而谈,而是对该种风险的深入挖掘。尽管有相当理论化的内容,但是给我的整体感觉是与实务联系十分紧密。课后,对风险定价实践的了解与认知能够提升很多。

在公司的房地产配置这一内容中,着重提出了“租借还是购买”这一问题。租借行为能够提高公司现有流动资本存量,而购买行为的好处更多地体现在房地产作为抵押品可以借出更多资金。而这两种效应的权衡取舍更多地决定于当前市场状况。

(唐火青)

EP01 International environmental law-Mill Lane lecture room 10

周三下午的课程是国际环境法,在我们所上的那节课中主要讲授的内容是国际上关于物种、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的实质性监管方案和法律条文。

从1911年到2010年,各类国际公法的签署,其对环境的认知状况有时代性的变迁。最初停留在物种的保护上,仍然着重于经济资源的开采,随着时间的推移,人类愈发认识到对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性,而这一内涵在于环境所蕴含的内在价值。从1911年的皮毛交易保护法案这种没有认识到环境保护急迫性的法案,到1931年的捕鲸条例,再到20世纪70年代的国际文化和自然遗产相关的内容、迁徙野生动物物种保护法案的推出,可以明显地看出国际社会对于生物环境保护的态度的变化。

而在监管条例方面,对自然资源的开采、生态空间保护、特定物种交易都有对应的监管条例。就以捕鱼业为例,初步估计全世界的渔业资源有着31.5%的过度捕捞。渔业的90%的商用捕捞都在专属经济去发生,而这些专属经济区的沿岸国家有着义务去保护该地区的自然资源免遭破坏。而在深海地区,捕鱼行为是自由的,更需要规范化、责任化的考虑。

这类公约有一个里程碑,即1973年的CITES(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Trade in Endangered species of wild fauna and flora threatened with extinction)华盛顿公约,全称为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非法野生动物交易每年有着100-200亿美元的交易量。出于管理考虑(交易不在合法商业交易范畴内)、生态考虑(交易不利于物种存续),建立一套许可系统,从允许跨国交易的物种种类,到运输的交通方式,再到关于此的科学研究,这些许可要求可以从国际公法延伸到国内法律。(此后,以非洲象为例,说明了上世纪80年代向发达国家的象牙输送,数十年来国际立法的障碍,和2017年象牙交易市场的关闭。)

生态系统是指所有该地区的生物及其相互作用的方式、所处环境的总和。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保护是湿地的保护,重要的时间节点是1971年的莱姆萨湿地公约。

而对于物种多样性的保护,主要体现在生物多样性公约(CBD)上。生物多样性公约主要说明了生物多样性的内涵,其成分的可持续使用和基因资源的国际间公正平等的分享。生物多样性公约认为每一个国家都对各自生物多样性拥有主权。对于转基因生物,主要的监管措施在于卡塔赫纳生物安全议定书(Cartagena Protocol on Biosafety)等。

(唐火青)

Departmental Seminar Series

周三晚上是土地经济系组织的一场seminar,邀请了Patricia老师来介绍08年金融危机对西班牙不同地区不同代际收入状况的影响,主要讲的是金融危机对地区间收入差异和对不同地区代际间收入分配的影响。Seminar开头介绍了西班牙的收入分配制度,主体部分是介绍其模型。模型的核心思路是将人群按照时间线分为金融危机后收入得到充分补偿的代际、金融危机后收入得到部分补偿的代际和收入完全得不到补偿的代际,研究金融危机后不同代际间收入的转移。

Seminar后的Q&A非常热烈,提问的应有土地经济系的几位学生,Thies老师和系主任。提问主要集中于模型对参数的稳健性,能否解释部分异常结果产生的原因,能否对同一代际内人群进行更细致的划分以及对英国有哪些启示等。周三晚上的seminar应是一场日常的学术讲座,但在场的学生提的问题频频被演讲者评价为“好问题”“这是我们后续要补充的内容”,则表现出了在场学生极好的学术素养。

我参与本次交流的目的,一是感受世界一流高校的课堂氛围,二是寻找与世界一流高校学生的差距。个人的整体感受是,剑桥的课堂比人大的课堂讨论氛围更热烈一些,但知识密度整体差距不大,但学生阅读量差距极大,与剑桥优秀学生在专业上的积累差距巨大。实际上,个人觉得剑桥热烈的课堂讨论氛围是建立在学生课外的大阅读量和极好的专业素养的基础上。所以最大的差距主要是学生阅读量的差距。对我个人的启示是一定要增加专业课程的阅读量,以缩小差距。

(张文钊)

PGR01 Urban and environmental planning-Mill Lane lecture room 1

这一课程名为城市与环境规划。在课前有两个小组进行了课程展示,主题分别是专业性规划和后殖民主义规划理论。虽然第一个小组在ppt制作方面不尽如人意,但是在内容方面两个小组所做的pre都有着较高水平,进行了扎实的工作。

本节课的主题是国际城市模式:城市化、城市增长和城市生活。城市化造成的主要改变有:一是地缘经济的改变。经济联通性更高,第一产业从农庄逐渐过渡到农业综合性产业,跨国企业增多增强。二是地缘社会改变,如城市里的人口危机,全球性的移民浪潮和文化交流,女性社会地位的改变,还有一些全球化的负面效果。三是地缘文化的改变,全球的国际城市和组织渗透,国际媒体的话语权上升,反抗、重塑当代社会的运动开展,对多元化的理解。四是地缘环境的改变,核心在于把环境作为考量层面,投入产出中开始计入污染等因素。

落实于对国际城市的模式的具体认识,教授举了三个地区的例子,分别是欧盟、美国和中国。欧盟城市化的统筹规划由欧洲的一些机构执行,EAR,EEA,ERA等,取得了较大的效果。反应出来的不足在于,未能构建出完整的大陆体系,有资金、国境、国家身份等诸多问题,这一点也是欧盟所存在的问题。美国的城市化在2005-2050(预期)的进程更多的是都市化的进程,在大都市中容纳了70%的人口和80%的工作机会增长。在中国,管理和计划体系是在五年计划下的政府层层规划,从国家层面、省级到地市层面等等,集权分权的方法使得土地使用有更好的规划。

大多数OECD国家使用去中心化的单元控制系统,传统的OECD国家往往有着区域性的经济规划、广泛的资源集成和土地使用方式等等。

(唐火青)

RE02 Real estate finance and investment practice seminars, Hopkinson LT, New Museums

本节课为Real Estate Finance and Investment Practice课程的研讨课,形式为邀请业界人士作为Visiting Lecturer做两小时的案例研究。

此次的Visiting Lecturer是剑桥大学房地产金融硕士校友Yair Ginor,就职于专注于伦敦中心地区及周边的地产开发商Lipton Rogers Developments(LRD),任Equity partner及Director。Yair Ginor介绍LRD本身并不直接进行具体的工程设计、建筑开发,而是作为总规划者,一方面寻找合适的设计师和设计方案、工程师、科学家和建筑公司,组合协调以实现地产的开发,另一方面对接大型投资者寻求项目投资——属于典型的智力密集型。

Yair Ginor介绍的案例为LRD即将开发完成的61层大型写字楼22 BISHOPSGATE项目。这一写字楼选址伦敦中心,曾经成功获得作为伦敦最高建筑建成的建筑许可。但项目的过程非常曲折。如从Ginor所介绍的工程预算和估值方面来看,工程整体的估算利润率从2003年初始考察的12%,于2007年陡升至58%,又于金融危机后2010年骤降至-24%的亏损状态;2016年利润率估算大幅好转为50%,但突发的英国脱欧“黑天鹅”事件又使其回落于2017年的25%——Yair Ginor也不由得感慨:You can’t control everything!项目的投资方对待此次投资的态度与开发商LRD并不尽相同,如前期来自石油国家的投资方相对保守,即使在项目估算利润率达到58%时仍不愿意尽快启动,反而希望以直接卖地的方式无风险地获利离场。因此,投资方前后几经更迭,使得这一黄金地段项目的开发反而十分缓慢,中间一度面临停摆、重新设计等困境。

课上Yair Ginor提出了不少22 BISHOPSGATE项目执行过程中较为微观的实际问题。举例来说,比如在前期设计过程中,电梯为何要涉及为几组低、中、高电梯的看似复杂的组合?Yair Ginor称最终目的是为了扩大内部可用面积,但也有学生敏锐地反驳因电梯组合而不得不留出的Lobby楼层(用于换乘)又浪费了内部可用面积。LRD通过将Lobby层改造为健身房、酒吧、众创空间等形式比避免了这一浪费,但Yair Ginor不得不承认市政所要求的顶楼观光区域极大地占用了写字楼的最佳区域,降低了利润。

又如在金融危机之后,商业机构入驻的意愿大幅降低,其重要原因不在于银行没有足够的资金更换办公场所,而在于在危机后如银行之类的金融机构不愿意让自己的总部看起来过于“漂亮”!在得出这一结论后,LRD忍痛放弃了最初颇具艺术感的圆弧外观,让大楼变得“有棱有角”。还有像风力、阳光反射、物流运输等高层建筑所面临的问题。其中关于风力问题,LRD聘请了科学家进行了上百次的精密计算以确保设计的安全性;关于物流运输,Yair Ginor指出若快递、补给等运输车辆自由进出,则一座2000人的大楼会使周边道路完全被堵塞,因此LRD在伦敦外围专门搭建了大楼的专属物流中心,所有运输进入大楼的物品都需先集中于此处,再统一运输进入大楼。

房地产金融本是一门金融领域内实践产生的课程,因此对于业界实践的学习了解至关重要。Real Estate Finance and Investment Practice课程的此次研讨会具有较高的质量,体现在Visiting Lecturer具有较高层次的实务经验,并将非常新鲜的案例简明而扼要地带入课堂。此外,Yair Ginor的讲授也十分具有技巧,授课十分精彩。

(李良)

尽管这一课程有着专业硕士课程有的注重实际的特点,但是进一步了解之后,发现国外(尤其是英美)金融学专业的内涵都比较偏重于实践。对于房地产金融,我们更关注的可能是定价得出的公式数字,但是剑桥的这一课程不仅要求同学们对既有理论能够进行把握,还需要学生能够结合实际,快速学习知识,能对现实问题做出合理、可盈利的反应。

尽管我们印象中认为嘉宾所讲的内容中反复提及折现、收益率、盈利等等概念,但是他花费很多笔墨去解释这些数字为何起起落落。似乎是在鼓励将一些无法量化的经验纳入自己的思维体系中,建立起一个逻辑导向而非数字导向的思维框架。

这一点值得思考,尽管我院的目标定位可能与这一学院的定位不同,有学术和学生的考量,但是是否需要将这类业界实践中得出的经验法则及背后的逻辑纳入到我们的教学体系中去,这可能也算一个特别的视角吧。

(唐火青)

PGR02 Urban and housing policy-Mill Lane lecture room 7

这一课程名为城市与住房政策,本节课是第三讲,内容为英国住房政策:单一更新预算。课程的核心词在于“社会排斥”,指对社会中的某些群体的孤立和贬低,课程内容围绕着这一概念的现状、措施和效果展开。

在街区基础层面上的社会排斥非常严重,1/3的英格兰街区有着严重的多元化缺乏的状况(即构成单一,排斥异类)。伦敦的收入和财富所造成的的社会排斥尤为严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实施对应方案。方案的核心考虑是教育支持、犯罪抑制和安全保障、工作及技能培训、居所条件、环境和健康等。所提供的主要的因素是大多数街区所缺乏的:部分人群收入的严重缺失。(由此完善劳动力市场非常重要。)

社区评估新政是为39个情况恶劣的街区提供的,政府考虑通过填补差距的方式改善社会排斥的状况。如果这一试行新政起到了足够的效果,就开始考虑在国家层面上实施此类政策。

后文中开始讲解相关论文,阐释这一新政的效果和缺陷,还在计量层面上说明试行状况说服力的缺陷。关键的结果是,新政对于环境的影响有着正向的效果,但是对关于人的因素(就业率、健康状况、教育情况)没有提升,这意味着这一方案一定程度上不完全现实。较难提升的就业情况给政府政策提出了很大的难题。

(唐火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