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正文

新闻

吴景平教授做客黄达-蒙代尔讲座,讲述法币改革

时间:2017-11-28 11:11     来源:中国人民大学      点击:

11月24日晚,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复旦大学中国金融史研究中心主任暨近代中国人物和档案文献研究中心主任吴景平做客明德主楼830黄达-蒙代尔讲堂,作了题为“1935年法币改革:大国外交、政商博弈视野下的中国货币制度选择”的学术演讲。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货币金融系何平教授主持讲座。

2017年11月24日“黄达-蒙代尔讲座”,主题:1935年法币改革:大国外交、政商博弈视野下的中国货币制度选择,财金学院何平教授主持_副本

何平教授致辞并介绍吴景平教授。吴景平教授学术成就卓著,主要研究领域为财政金融史、中外关系史、中华民国史等。主要著作有《近代以来中国金融变迁的回顾与反思》、《政商博弈视野下的近代中国金融》、《上海金融业与国民政府关系研究(1927-1937)》、《宋子文评传》、《宋子文思想研究》等,并在《中国社会科学》、《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数十篇论文。

吴景平教授首先简要阐明了1935年法币改革的历史背景,指出了改革前后银行兑换券和法币的本质区别,并着重通过对1935年法币改革的文本解读回归法币改革的历史细节,对法币改革的相关内容进行了深刻的阐释。进而从大国外交的角度出发,梳理了主要西方国家参与中国币制改革的历史。从1900年的庚子赔款开始,西方国家就通过续订商约要求中国统一币制;而后英美法德四国银行团积极推进对华币制实业借款,北洋初年荷兰人卫斯林和美国人甘末尔也提出了建议中国采用金本位制的币改方案。直到20世纪30年代因美国白银政策引发国际市场银价逆势腾升和中国金融恐慌,使得中国多家银行同时发行兑换券的银本位货币制度难以维系,国民政府为了充实即将出台的管理货币的汇兑基金,必须与英、美等大国折冲交涉。在与英国的交涉中,英国始则拟定介入的方案,继而派李滋罗斯赴华与中国洽商,随后又曾给予某些支持。但是,在日本的强烈反对和美国的插手之下,英国在对华贷款问题上一再拖宕,最终未能把中国币制拉入英镑集团。在与美国的交涉中,中美在1935年11月签订初步的售银协定。1936年4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代表国民政府赴美国,与美国财政部长摩根索会谈,5月达成《中美白银协定》,美国声明全部售银收入用以稳定中国货币,在支持中国的币制改革中起到了相当作用。1937年抗战爆发后,“无限制买卖外汇”成为国民政府难以持续兑现的承诺,而中英美战时平准基金的成立与运作在一定程度上维持了战时沪港法币的汇价。

2017年11月24日“黄达-蒙代尔讲座”,主题:1935年法币改革:大国外交、政商博弈视野下的中国货币制度选择,主讲人吴景平教授_副本

最后,吴景平教授又从政商博弈的角度出发,梳理了国民政府在币制改革过程中与金融业相互博弈的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国民政府强制对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增资改组,官股分别达50%和60%,并且通过人事安排改组掌控小四行(通商、实业、四明、国货)。第二阶段,国民政府救济金融业,掌控金融市场。第三阶段,国民政府宣布停止商业银行发行、收兑民间白银。第四阶段,中央银行独家发行法币。

罗煜副教授进行了简短的评述。罗煜副教授结合本次讲座,重点分析了银行券和法币、内生货币和外生货币等几组重要的货币金融学概念,强调了结合金融史对于学习货币金融理论的重要意义。何平教授在讲座后补充了美国白银政策的国际影响,以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货币的祸害》为例指出了当时各国货币政策的紧密关联,同时强调了法币作为一种管理货币是基于政府信用而发行的货币,并结合当前的“现金贷”问题对管理货币体系下的政商博弈进行了探讨。

2017年11月24日“黄达-蒙代尔讲座”,主题:1935年法币改革:大国外交、政商博弈视野下的中国货币制度选择,财金学院罗煜教授点评_副本2017年11月24日“黄达-蒙代尔讲座”,主题:1935年法币改革:大国外交、政商博弈视野下的中国货币制度选择,听众提问_副本

同学们根据讲座内容积极提问,吴景平教授耐心细致地解答了同学们提出的各种问题。同学们在浓厚的学术氛围中享受了一场美妙的学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