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论文
[1] 宋科,傅竞驰,杨雅鑫.消费升级还是降级——基于电商大数据的互联网消费测度[J].中国农村经济,2024,(03):42-60.
[2] 宋科,孙翼.央行数字货币与现金:替代还是共存[J].学术研究,2024,(02):91-100+177-178.
[3] 杨雅鑫,宋科,张劲帆.互联网理财、财富效应与居民消费——来自互联网平台居民理财行为的微观证据.金融研究,2024(01)
[4] 李振,宋科,徐蕾.高水平对外开放下的外资持股与银行流动性创造[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23,43(09):85-98.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金融与保险》2024年2期.
[5] 宋科,武沛璋,李鸿翔,杨雅鑫.互联网消费信贷与传统消费信贷:互补还是替代?[J].管理科学学报,2023,26(04):41-61.
[6] 宋科,李宙甲,刘家琳.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设立能够促进县域经济增长吗[J].中国农村经济,2023(03):81-100.《新华文摘》2023年16期,论点摘编.
[7] 宋科,孟源祎,尹李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金融风险传导机制研究[J].经济学家,2023(03):48-57.
[8] 宋科,李振,杨家文.金融科技与银行行为——基于流动性创造视角[J].金融研究,2023(02):60-77.
[9] 钱宗鑫,付鹏璐,宋科.股票市场国际联动与金融传染[J].中国工业经济,2023(02):36-54.
[10] 宋科,虞思燕,杨雅鑫.消费升级再审视及历史回顾——一个新的理论分析框架[J].经济纵横,2022(12):97-103.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2023年第5期.
[11] 宋科,侯津柠,夏乐,朱斯迪.“一带一路”倡议与人民币国际化——来自人民币真实交易数据的经验证据[J].管理世界,2022,38(09):49-67.《新华文摘》2023年01期,论点摘编.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世界经济导刊》,2023年02期.获评中国世界经济学会2022年世界经济学最佳论文TOP10,国际金融学TOP10第1名.
[12] 李振,宋科,侯津柠,赵奇锋.经济政策波动、数字金融发展与银行流动性创造[J].金融监管研究,2022(09):21-40.
[13] 宋科,朱斯迪,夏乐.双边货币互换能够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吗——兼论汇率市场化的影响[J].中国工业经济,2022(07):25-43.《新华文摘》2022年21期,论点摘编. 获评中国世界经济学会2022年世界经济学最佳论文TOP10,国际金融学TOP10第2名.
[14] 宋科,刘家琳,李宙甲.数字普惠金融能缩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吗?——兼论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协同效应[J].中国软科学,2022(06):133-145.
[15] 宋科,刘家琳,李宙甲.县域金融可得性与数字普惠金融——基于新型金融机构视角[J].财贸经济,2022,43(04):36-52.
[16] 宋科,徐蕾,李振,王芳.ESG投资能够促进银行创造流动性吗?——兼论经济政策不确定性的调节效应[J].金融研究,2022(02):61-79.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金融与保险》,2022年06期.
[17] 宋科,李振,尹李峰.市场竞争与银行流动性创造——基于分支机构的银行竞争指标构建[J].统计研究,2021,38(11):87-100.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金融与保险》,2022年03期.
[18] 宋科,傅晓骏.监管沙盒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应用——兼论我国“监管试点”与“监管沙盒”的异同[J].金融监管研究,2021(09):100-114.
[19] 宋科,杨雅鑫,苏治.全球失衡条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基于估值效应视角[J].世界经济,2021,44(04):54-83.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全文转载,2021年第10期.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世界经济导刊》,2021年06期.
[20] 李振,宋科,杨家文.银行业开放、外资持股与银行风险承担[J].财贸经济,2020,41(10):96-110.
[21] 宋科,邵梦竹.中央银行与宏观审慎政策有效性——来自121家央行的经验证据[J].国际金融研究,2020(06):44-53.
[22] 张杰,宋科.黄达教授访谈录[J].经济学动态,2019(11):15-33.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理论经济学》,2020年03期.
[23] 宋科,李振.宏观审慎政策、杠杆率与银行风险承担[J].金融监管研究,2019(10):1-19. 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金融与保险》,2020年03期.
[24] 宋科,李振,赵宣凯.宏观审慎政策、经济周期与银行风险承担[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9(01):43-58.
[25] 宋科,李振,赵琼薇.区域创新、制度环境与银行稳定[J].金融评论,2018,10(05):46-69+124.
[26] 宋科,黄泽清,刘相波.新兴市场国家对发达国家量化宽松政策的回溢效应[J].国际金融研究,2018(03):46-56.
[27] 宋科,李戎.加快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J].国际经济评论,2017(02):79-91+6-7.
[28] 宋科.金融体系制度性顺周期机制:理论与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15(01):67-78.
[29] 陈雨露,宋科,李濛.多维视角下的金融危机:跨国实证[J].国际金融研究,2010(09):47-54.
英文论文
[1] Xingzi Ren, Ke Song, Kairan Zhu, Xinyu Yang, Does digital transformation increase bank profit efficiency? Evidence from China, Pacific-Basin Finance Journal, Volume 86, 2024.
[2] Ke Song, Peizhang Wu, Sarah Zou. The adoption and use of mobile payment: Determinants and relationship with bank access, China Economic Review, Volume 77, 2023.
[3] Jianhua Gang, Nan Huang, Ke Song, Ruyi Zhang. Index volatility and the put-call ratio: a tale of three markets [J]. Quantitative Finance, 2020,20(12):1983-1996.
[4] Ke Song, Le Xia. Bilateral swap agreement and renminbi settlement in cross-border trade [J]. Economic and Political Studies, 2020, 8(3): 355–373
[5] Yong Ma, Ke Song. Financial Development and Macroeconomic Volatility [J]. Bulletin of Economic Research, 2018, 70(3): 205-225.
[6] Chengsi Zhang, Ke Song, Fang Wang. Economic globalization and inflation in China: a multivariate approach[J]. China & World Economy, 2015, 23(3): 79-96.
专著
2023,《人民币国际化新论:逻辑与经验》,中国金融出版社;
2018,《宏观审慎政策研究》,中国商务出版社;
2017,《黄达传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著作(包括主编、副主编、编委等)
2024,《货币政策学习百问》,人民出版社(主编;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普及读本);
2024,《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23》,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编);
2023,《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23》,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主编);
2023,《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22》,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编);
2023,《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3》,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委);
2022,《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2》,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委);
2022,《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2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主编);
2022,《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报告2021》,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主编);
2021,《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1》,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委);
2021,《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2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主编);
2020,《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20》,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主编);
2020,《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20》,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委);
2019,《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主编);
2019,《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9》,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委);
2019,《互联网金融中的非法集资典型案例解析》,中国金融出版社(第二作者);
2018,《中国金融科技运行报告2018》,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18,《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8》,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委);
2017,《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7》,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委);
2016,《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6》,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委);
2015,《“一带一路”战略与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金融出版社(副主编);
2015,《人民币国际化报告2015》,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编委);
2015,《布雷顿森林体系70年:国际货币体系重构与人民币国际化》,中国金融出版社(副主编)。
科研项目
202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应急管理项目:双循环背景下我国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路径与理论框架(72341023),主要参与人;
2023,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基地重大项目:银行业数字化转型的经济效应与影响机制研究(20231JY0070),子课题负责人;
202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依托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推动数字人民币国际化研究(20211GS0098),子课题负责人;
2021,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建设现代中央银行调控制度研究(2021010028),子课题负责人;
2019,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现代服务业共性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示范”重点专项:贸易金融业务流程再造和标准规范体系研究(2019YFB1404902),主持人;
2018,中国人民银行:现金需求影响因素分析及趋势性研究,主持人;
2016,国家发展改革委:宏观经济重点热点问题分析与改革建议研究,主持人,;
201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完善金融宏观调控体系研究(12&ZD089),主要参与人;
2008,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全球新型金融危机与中国外汇储备问题研究(08JZD0011),主要参与人。
教学科研奖励
2023,中国世界经济学会2022年世界经济学最佳论文TOP10,国际金融学TOP10第1名;
2023,《金融研究》金融街论坛优秀奖;
2023,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团队主要成员);
2023,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案;
2023,中国人民大学“123”金课(《金融科技概论》主持人);
2021,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21,中国人民大学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2020,中国人民大优秀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