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数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一、项目总体情况
中国人民大学“财政学-数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由财政金融学院和数学学院合作建设,是教育部专业人才培养教学改革项目“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中的核心项目。
本项目始建于2009年,至今已有14年建设历史。项目前身为院级项目“财税实验班”,2018年升级为校级主辅修模式的“财政学-数学双学位实验班”,2022年再次升级为双主修模式的“财政学-数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
本项目每年招收20人左右,独立建制培养。财政金融学院和数学学院分别管理各自学生。截至2023年7月,本项目已培养学生265人,已毕业217人。
二、项目建设进展
(一)学生选拔工作情况
项目实行入校后二次选拔。采用笔试+面试的方式,其中笔试着重考核数学基础,面试重点考察学生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对项目的理解以及未来发展潜力等。以面试成绩排序确定选拔结果,排名相同者以数学笔试成绩排序。
财政金融学院和数学学院分别进行选拔。本学年,财政金融学院选拔12人,数学学院选拔6人。两院分别管理各自学生。
2023年开始,本项目采取高考招生直接录取和入校后二次选拔方式。
(二)培养目标与模式
培养目标
本项目坚持“心怀天下、面向未来”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学科交叉、学术导向、拔高创新、立足本土、世界一流”的培养模式。培养具有扎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现代经济学、财政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高级数理和计量经济学分析工具,精通外语听说读写译,致力于探索兼具全球视野和中国风格的财政学科发展道路,以“为国理财、为民治税”为己任,能够自由行走在东西方两个文化平台上的高端复合型学术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本项目学制四年。学生可系统性地学习经济学/财政学类核心课程和数学类核心课程,并通过交叉学科课程和选修课程,以及广泛深入的学术训练与实践活动,成长为具有复合学科背景和学术创新能力的世界一流财税人才。
本项目总学分共计173学分。分为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创新研究与科研训练、素质拓展与发展指导四个部分。
本学年培养方案修订时,将部分研究生高级课程(高宏、高微、高计)纳入个性化选修课,打通学术连接,为研究生阶段显著提升科研创新能力打下坚实基础。
本项目学分结构如下表:
表1:培养方案学分结构
课程模块 |
课程修读要求 |
最低学分要求 |
||||
通识模块 |
思想政治理论课 |
必修模块 |
完成必修模块全部课程。 |
19 |
43 |
|
选修模块 |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选修模块选修1门课程。 |
2 |
||||
基础技能 |
公共外语 |
▲普通班:完成对应级别必修课,计4学分;并在普通班的【拓展类-技能/文化/文学】模块中选修2学分课程。 ▲实验班:完成实验班必修课,计8学分;并在实验班的【拓展类-第二外语】模块中选修2学分课程。 |
6 |
|||
通识课程群 |
▲在通识核心课、一般通识课中共选修6学分课程,其中要求在通识核心课的自然科学类课程中至少选修4学分课程; ▲根据个人兴趣,自主选听通识讲座,根据相关要求计算次数; ▲完成新生研讨课修读,计1学分; ▲完成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修读,计1学分; ▲在公共艺术教育课程中选修2学分课程。 |
10 |
||||
公共体育 |
▲第一学年和第二学年:完成核心基础课《太极拳》和《游泳》,计2学分;在专项基础课中选修2学分课程; ▲第三学年:要求在体育提高课中选修2门课程,不计学分; ▲第四学年:根据个人兴趣,可选择修读一般选修课,不计学分。 |
4 |
||||
国际小学期全英文课 |
选修2学分课程。 |
2 |
||||
专业模块 |
学科基础课 |
▲完成学科基础课所有课程。 |
69 |
110 |
||
专业核心课 |
▲完成专业核心课所有课程。 |
27 |
||||
个性化选修课 |
▲在个性化选修课程目录中选修14学分,其中,【财税方向】不少于 5学分课程,【金融方向】不少于3学分课程。 ▲有意在应用数学领域更高学位继续深造的同学,建议重点选修【数学方向】课程。 |
14 |
||||
创新研究与科研训练 |
科研训练 |
▲参加“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 “创新杯”“本科生科研基金”“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等相关项目或完成调研报告等。 |
2 |
10 |
||
专业实习 |
▲要求完成编程集训,集训时间为第一学年暑期两周时间,对应课程为《综合设计》,计2学分; ▲在第四学年的秋季和春季参与实习,时间四周,计2学分; ▲按时完成实习大纲规定的实习项目,并按要求完成实习作业、实习报告等。 |
4 |
||||
学年论文 |
▲在第三学年春季学期结束前完成英文学年论文。优秀作品收录发表于财政金融学院实验班英文学术刊物Fiscal and Financial Studies(FFS)。 |
不计学分 |
||||
毕业论文 |
▲第四学年撰写一篇毕业论文(10000字左右) 论文应体现跨学科综合训练要求,选题属于主修专业研究方向 |
4 |
||||
素质拓展与发展指导 |
职业生涯规划 |
必修 |
1 |
10 |
||
军事课 |
必修 |
4 |
||||
劳动教育 |
必修 |
1 |
||||
公共选修课 |
选修2学分课程 |
2 |
||||
志愿服务 |
▲参与不少于8项的社会实践与社会服务活动,其中志愿服务类的活动不少于1项。 |
2 |
||||
本项目课程地图如下:
图1:“财政学-数学”项目课程地图
(三)管理制度
根据多年建设与管理经验,2021年研制形成《财政金融学院本科实验班管理办法(试行)》,在制度层面上进一步规范项目的运行与管理。2022年8月,根据《中国人民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文件精神,已完成对学院管理制度的修订完善。
组织管理机构
双方学院建立联合工作机制,定期研究讨论项目建设与发展重大事项,在牵头学院财政金融学院成立项目管理工作组,成立专门的项目管理工作组(以下简称工作组)。工作组由院长和书记任组长,主管本科教学工作副院长任执行组长,以相关系主任、本科副系主任、班主任、本科教务秘书等为组员。
学生选拔
实行入校后二次选拔。采用笔试+面试的方式,以面试成绩排序确定选拔结果。
教学与班级管理
实行独立建制培养,小班授课,全员配备学术导师。实行双班主任制,班主任对实验班的班级建设、学风建设、学生培养、学术引导等负主要责任。班主任定期向工作组进行述职。
动态监测与退出机制
建立完善学业动态监测机制与退出机制。根据最新学业情况进行相应预警、意愿退出或强制退出。
(四)师资队伍情况
项目配备双方学院最优师资力量。一方面拥有高度国际化的本校教师团队,大多数教师博士学位均毕业于海外一流大学。另一方面通过联席系主任制度建立师资互通平台,引入海外师资团队与本校教师团队共同开设课程。截止23年7月,财政学和数学两个方向共有专任教师80人,其中教授26人、副教授37人、讲师17人。
财政学专业师资力量雄厚。现有6位“长江学者”、1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1位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2位人事部“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4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4位北京市教学名师。
(五)项目支持和保障措施
双方学院为项目建设与发展提供全方位保障。利用多渠道资金充分保障建设经费;通过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数学税收实验室等项目提供教育教学改革平台;充分利用业界优势资源为学生提供课外教学、讲座、参访、实验、实习等多种机会;进一步开拓高质量本科国际交流机会,优先保障本项目学生享受;在推免保送、升学就业等环节优先推荐本项目学生。
三、育人成效
(一)学生成果
“财政学-数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学生积极参加国内外学科竞赛,以财政金融学院学生为例。本学年共计获奖5人次,成绩优异;积极参加本科生国际学术论坛,宣讲学术论文,累计参与3人次。
表2: 2022-2023年学科竞赛获奖情况(财政金融学院)
奖项 |
姓名 |
班级 |
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M奖) |
汪泰宇 |
2021级 |
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M奖) |
张晶晶 |
2021级 |
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H奖) |
庄逸灵 |
2020级 |
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H奖) |
邢洪菘 |
2021级 |
美国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H奖) |
佟铭 |
2021级 |
(二)教育教学改革成果
项目依托学科、课程、教材建设等方面成果突出
(1)教学成果奖
近年来,财政金融学院获得多项国家级和北京市教学成果奖,其中“财政金融专业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与推广”获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经济学科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跨学科实验班十年实践与推广”获第七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第七届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本学年,财政金融学院参与的“扎根中国,独树一帜:交叉融合导向的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获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和北京市教学成果奖特等奖。财政金融学院“党建引领下"1+3"财政金融课程思政协同创新体系探索与实践”教学成果独立获北京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教材建设
陈共教授主编《财政学》和黄达、张杰教授主编《金融学》获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吴晓求教授主编《证券投资学》获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朱青教授主编《国际税收》获北京高校优质本科教材。
(3)课程建设
“财政学”“金融学”课程是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重点)、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项目;“金融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国际金融”课程是国家级和北京市精品课程;“国际金融”课程获得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荣誉;“中国税制”是北京高校优质本科课程;“金融学”“财政学”“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投资学”“金融计量学”“中国税制”“保险学”“税收学”“国际金融”“公司财务”“近世代数”“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高等代数”课程是校级“123”金课。
对标世界一流大学,整合优质海外师资和两院教学资源,共同建设全英文课程平台
配备两院最优师资力量,并与世界一流大学深度合作,通过师资互通平台,引入海外师资与本校教学团队共同开设课程。财政学专业至少开设4门全英文双语精品课程,实现课程教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全面接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由全职海外师资直接开设2门英文核心课程。
表3:部分全英文/双语精品课程一览表
部分全英文/双语精品课程一览表 |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分 |
授课教师 |
1 |
财政学 |
4 |
刘勇政 |
2 |
地方财政学 |
2 |
刘勇政 |
3 |
动态优化 |
2 |
李戎 |
4 |
计量财政学 |
3 |
雷敬华 |
5 |
常微分方程 |
3 |
IZUMI TAKAGI |
6 |
微分几何 |
3 |
OLEKSIY ZHEDANOV |
坚持学术导向贯穿培养全过程,建设多种形式学术能力提升平台
(1)实行全员学术导师制,开展研究型教学。对学生课外学术研究、学科竞赛给予全面指导,鼓励学生参与导师课题和科研发表。
(2)坚持英文学年论文撰写,要求学生撰写英文学年论文。在实验班学术期刊Fiscal and Financial Studies(FFS)择优发表。
图2:实验班英文学术期刊Fiscal and Financial Studies(FFS)
(3)依托本科国际学术论坛、实验班论坛、财税论坛等学术交流平台,营造学术氛围,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拔高学术创新能力。
图3:2023年本科生国际学术论坛
(三)毕业生去向
本项目毕业生主要去向为:进入世界一流顶尖高校继续高层次学位深造,或进入政府部门、国际组织、工商企业、金融机构、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研究部门。
以财政金融学院学生为例。除本校升学外,主要去向有哥伦比亚大学、康奈尔大学、北京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世界一流大学的博士、硕士项目。
表4:项目毕业生升学情况(财政金融学院)
毕业 年份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2020 |
2021 |
2022 |
2023 (应届) |
人数 |
18 |
19 |
20 |
19 |
20 |
17 |
15 |
11 |
升学 |
14 |
16 |
16 |
16 |
16 |
12 |
11 |
8 |
比例 |
78% |
84% |
80% |
84% |
80% |
71% |
73% |
73% |
本项目是财税高端学术人才的孵化器。随着项目的持续推进,已经有相当数量优秀毕业生进入国内外一流高校任教。
图3:在国内外高校任教职的项目毕业生(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