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当前位置: 首页 > 首页 > 新闻

第二十八届(2024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召开

时间:2024-01-08

1月6日,第二十八届(2024年度)中国资本市场论坛在中国人民大学举行。此次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应用经济学评论》编辑部特别支持。论坛主题为“中国资本市场变革的方向:从融资市场到投资市场”,来自中央国家机关、高校、研究机构等相关单位的负责人和专家学者,以及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上市公司的嘉宾和媒体记者齐聚一堂,共话资本市场过往未来,共商资本市场变革之路。

在开幕式环节,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林尚立、教育部社会科学司副司长聂清斌作开幕致辞,国融证券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智河作欢迎致辞。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院长、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庄毓敏主持开幕式。

林尚立表示,作为中国人民大学标杆性学术品牌之一,中国资本市场论坛以学校深厚的经济、金融等学科特色和底蕴为支撑,以丰沃的学术土壤和优秀的学者队伍为依托,始终自觉以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为学术己任,积极服务我国资本市场发展改革需求,持续为促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本届论坛既是深入贯彻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的大学习,也是针对资本市场功能转型的必要性、迫切性和可行性的大研讨,更是积极响应“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重要工作部署的大实践。希望以此为契机,以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为目标,深入探讨中国资本市场长远发展的战略方向,为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积极建言献策,着力打造推动资本市场理论和实践创新的研究基地、支撑我国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智库高地、建构金融学科自主知识体系的合作平台。

聂清斌表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资本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生产要素”“必须深化对新的时代条件下我国各类资本及其作用的认识,规范和引导资本健康发展,发挥其作为重要生产要素的积极作用”。此前召开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资本市场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坚持贯彻习近平经济思想,立足宏观视野,通过功能性的转型实现中国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实现科技引领进步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需要加强资本市场的学术研究和实践交流,进行原创性的理论创新,这是摆在学者面前的重要课题和光荣使命。他提出对资本市场改革的三点体会:一是深化研究阐释,厚植资本市场的理论基础;二是围绕国家需求,积极开展高质量的咨政建言;三是推动铸魂育人,支撑金融强国高质量人才培养。

张智河表示,当今世界正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国正在劈波斩浪稳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从2013年到2022年,中国GDP由59.3万亿元增长到121万亿元,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年平均贡献率超过30%,贸易总额连续6年位于世界第一,已经成为全球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所列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进入新时代,中国资本市场改革稳步推进,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我们也深切地感受到当前资本市场改革的重心正在从融资端转向投资端。他强调,随着中国经济和中国金融市场多种因素累积,一定能够凝聚市场信心、汇聚宏伟力量、激发更大的经济活力和资本市场的内生动力。

庄毓敏在主持时表示,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强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金融发展之路,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现代金融体系。她表示,资本市场作为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支持科技创新、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推进新兴工业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是加快建设金融强国的重中之重。因此,要实现金融强国的目标,做好金融的“五篇大文章”,必须要建设一个强大的资本市场。每一届论坛凝聚了大量关心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专家学者和业内朋友的智慧,浓缩了历年来对中国资本市场实践与发展的思考,相信本届论坛同样会为大家带来新的思想碰撞。

随后,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宁吉喆作第一轮主旨演讲。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国家一级教授吴晓求接受和讯网主持人褚琳的主题访谈。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长屠光绍,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原副院长高培勇作第二轮主旨演讲。主旨演讲与主题访谈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王文主持。

宁吉喆认为,2023年我国四大宏观指标符合预期,经济持续恢复,实现了质的有效提升。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安全发展基础巩固夯实,民生保障有力有效,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促进了居民收入增长。同时,2024年我国经济恢复仍处于关键阶段,机遇大于挑战,希望多于困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面总结了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了2024年经济工作,为今年我国经济进一步回升向好、中国式现代化取得新进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增强了动力,也提振了信心。因此,要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巩固和增强经济向好的态势。

吴晓求在接受访谈时分享了他对中国资本市场未来的展望。他认为,中国资本市场一定要改革,核心是改减持制度、改制度设计,要转到投资市场一系列的制度设计中,实现观念转型和制度完善。中国要建设金融强国,强大的资本市场是建设金融强国的重要载体。要着力推进资本市场的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用国际金融中心的标准来建设中国资本市场。同时,要对未来保持乐观,对中国资本市场有信心,相信中国资本市场必然会迎来更好更快的发展。

屠光绍认为,资本市场变革的方向应该是从融资到投资,最后形成融资和投资的更好互动。他分享了从社会融资体系、居民财富结构、资本市场功能“三大系统”的角度观察和分析资本市场的体会。他表示,“三大系统”相互影响、互相依存,并且需要良性互动。认识到“三大系统”体系的重要性,有助于更全面地认识、把握好资本市场的体系,更综合地考察和评价资本市场的人民性,更加有效地推动并实现资本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高培勇强调,资本市场业界对宏观政策配置中财政政策的配置高度期待。对于2024年中国资本市场和中国经济的恢复进程,一定要潜下心来深入思考,绝不能简单搬用以往应对周期性波动的老思路、老套路、老做法,应该在此基础上拿出契合当下经济、资本市场的实情,提出务实管用、契合实际的对策和思路。

王文在主持时表示,目前经济运行延续回升向好态势,有条件、有能力统筹推动经济运行持续好转、内生动力持续增强、社会预期持续改善、风险隐患持续化解,圆满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这就是中国经济稳中求进最重要的标志之一。

在午餐会演讲环节,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华夏基石管理咨询集团创始合伙人、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施炜分别发言。此环节由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瞿强主持。

黄益平分享了他对资本市场发展的三点思考,一是未来资本市场在支持我国高质量发展上肩负重任,如何支持企业是投资市场需要思考的问题;二是金融政策在效率和稳定之间取得平衡,仍然是一种挑战;三是金融监管需要把政策目标清晰化。他强调,无论是管住风险还是鼓励创新,都要有稳定透明、能够落地的规则。

施炜分享了他对上市公司创新型企业的理解,他认为,具备成长之心、组织之门、战略之门,即“一心开二门”三个特征的企业就是好的企业。好的创新型中国企业讲理想、讲追求、讲梦想,有尊重、有平等、有民主,向市场贡献了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

在论坛演讲与讨论环节,中国人民大学国家一级教授王国刚、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围绕“中国资本市场:改革重点与未来趋势”作主题演讲,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副院长钱宗鑫主持主题演讲环节。

王国刚表示,要认识到股市的投资功能是股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基点,也是股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要科学把握资本内涵和市场经济中的资本功能,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从法治、财务和金融三者融合角度认识“资本”,充分尊重股东权益,维护股东合法权益。要依法强化股市监管,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处罚力度,建立违法者对股市投资者的赔偿制度,形成不敢违法、不能违法、不想违法的新机制。

田轩表示,公司治理是非常重要的抓手,通过提升公司治理可以提升上市公司质量,能让投资者真正有信心去投资好的资产、好的标的,提升投资者的信心,活跃资本市场,让中国的资本市场实现所谓的持续发展。目前,国内的公司治理基本依靠政府监管和各项法律法规来保障,而公司内部治理机制监督和激励亟须建设和提升。未来公司治理可以关注控制权市场以及银行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等问题。

随后,与会学者围绕主题展开对话与讨论,中央电视台财经节目主持人姚振山、和讯网主持人褚琳主持主题讨论环节。

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刘纪鹏建议可开展融资者、发行者教育工作,尽快培养一批符合职业道德操守和具备高超操作能力的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并购与投资研究所所长汪昌云认为,融资市场向投资市场转变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资本市场一定要给外部投资者与风险水平相适应的回报,中国资本市场才能做到健康可持续发展。天相投资顾问有限公司董事长林义相表示,当前中国股权市场正面临系统性问题,需要采取系统性措施进行梳理和调整。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强调,中国只有坚定不移走市场经济这条正确的道路,中国股市才会有希望,中国经济才会有希望。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认为,长期以来我们过度重视融资功能而忽略投资功能,融资与投资失衡,需着力推动投资与融资的协调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一带一路学院研究员万喆认为资本市场的底色是产业发展、价值投资,产业未来的商业可持续性以及增值能力可直接反映出资本市场的可投资性和可持续性。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副院长田轩认为中国资本市场的法治化建设亟待提升,如果违法成本、违约成本非常低,就会出现“鼓励”造假的行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经济学研究所所长汤珂认为未来二三十年经济增长预计主要发生在数字经济领域,资本市场变革要迎合时代变化,加强会计制度、数据资源的披露。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教授应展宇表示中国进入高质量增长、金融创新引领阶段,资本市场面临的任务就是为创新定价,这是金融体制赋予资本市场的职责。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谭松涛表示,中国股市参与者目标差异很大,监管层在不同主体之间寻找平衡,在不同阶段容易忽视某一群体的诉求,因此监管重点要从融资市场向投资市场转变。

中国农业大学期货与金融衍生品研究中心主任常清、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长何青进行现场评论。

常清认为,要建成投资市场,必须彻底禁止圈钱的行为,必须要系统改革,不改革资本市场很难活跃起来,市场只有变成投资市场,中国的股市才能前途光明。何青表示,人民币的价值是中国资产的底色,我们建设金融强国,需要建设全世界都来参与的股票市场。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赵锡军作论坛结语。他表示,从融资市场到投资市场代表了市场功能、市场重心、政策层面理念和实践的变化,这是经济增长模式变化的使然,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更是建设金融强国的要求。目前对投资者的保护是我们市场的短板,需要花大力气去解决这一问题,提升投资的能力和投资管理的能力,持续推动资本市场更好发展。

据悉,本次论坛发布的报告已编撰成《中国资本市场估值理论体系的要素分析》出版发行。该书由吴晓求教授团队编著,从全球资本市场估值差异的实证分析入手,从制度因素、经济变量和市场行为三个维度分析中国资本市场的估值特征,试图对影响中国资本市场估值的多因素进行多视角分析,发现它们在影响估值过程中的相互关系,从中找寻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上一篇:财政金融学院召开2023年度基层党支部书记抓党建述职评议考核会议 下一篇:2023天府金融指数发布会在成都举行 专家热议“着力金融强国建设,做好五篇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