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系

财金看两会丨赵锡军解读《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2022-03-08

2022年全国两会正在召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何亮点?对未来的政府工作又做了哪些重要安排?应中国网邀请,我院赵锡军教授对《政府工作报告》进行解读。

赵锡军,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联席院长

以下为访谈摘录:

“适当弹性”促经济增长与碳减排同时推进

中国网财经:政府工作报告特意提出,能耗强度目标在“十四五”规划期内统筹考核,并留有适当弹性,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您觉得这个提法背后有何考虑?

赵锡军:对于能源消耗和环保而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相当一部分的内容是涉及到的这个方面的。

这中间考虑到了我们已经设定的双碳目标,即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的对我们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同时也考虑到了我们现在经济增长对能源的需求,以及目前支持经济增长的能源结构和调整的这种力度,可以说是在多重的约束之下寻求一个比较好的平衡。一方面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要有一定的增长速度,从而要保证就业,要保证民生,还要应对冲击。但是也不能过度消耗资源、消耗能源,更不允许增长损害环境。

所以要对能源的使用和各种各样的排放有一定的约束,但限于我们现在的能源结构,我们经济增长里头主要的能源结构是煤炭,它的排放对环境是影响比较大的。

如果过多乃至无限制的来使用这种煤炭类的化石能源,可能对我们双碳目标的达成构成一个比较大的压力。但是要把传统的能源这种结构要转化为更加清洁的能源的这种结构,需要时间,不能一下子完全转过来,做不到一刀切。这是在现实各种约束之下,综合考虑以后的决定。

要越来越多地使用清洁能源,同时不能一刀切都转向某一种能源,现在也做不到一刀切。所以就提出要留有弹性留有余地这么一个要求。我们要根据能源结构的变化、能源技术的进步,以及我们经济增长的变化来进行微调,适度的、比较及时的来进行调整,这样能够保证双碳目标的实现。同时保证经济增长的目标,能源需求和能源消耗的目标也能够同时实现,这是一个多重目标下的均衡。

财政支出大幅向民生倾斜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中国网:在财政支出的方面,总理说:“新增的财力要下沉基层,主要用于落实助企纾困,稳就业,保民生政策,促进消费,扩大需求”,还有“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将近8万亿元,增长为18%,为多年来最大的涨幅”。您是怎么看待这些具体安排的呢?

赵锡军:实际上财政支出的结构,我们现在看到了,它的变化是非常大的。从总体的安排来讲,我们现在的支出结构里头,有越来越多的支出是向民生领域倾斜了。这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的一个很重要的变化,我觉得。这也是我们现在党和政府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这么一个理念,很多支出的安排都是考虑到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的需求和解决一些短板的问题,那么这个我觉得是非常非常好的一个事情。

那从规模来讲,支出的规模是越来越大的。我们一般预算现在有四本账的预算,那每一本账里头都会考虑到支出规模扩大的问题。总体来讲,经济的增长带来了足够的财力,把这些财力能够用好,能够用到刀刃上去,这是一个在规模扩大的时候,能够把它的结构做得更加优化、更加完善的一个考虑。

同时,我们还可以看到,我们的支出分为中央和地方两个方面。那从中央的角度来讲,现在它还是有比较好的资源、比较多的资源来动员这个资金的,也就是说它的收入的能力是比较强的。但是各地方实际上出现了不同的情况,出现了分化的情况。有些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方,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相对来讲它会比较好,它有更多的资源来支持自己的事业、自己的活动。但是有些地区可能受疫情的影响,受经济各方面条件约束的影响等等,它的财政收入可能就会相对来讲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了,可能就会出现资源不足、资金有缺口这种情况。但是它仍然要保证它的民生项目要展开。那怎么办呢?这个缺口就由中央政府通过这种转移支付的情况来完成、弥补。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今年的财政支出里头,有相当的部分是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那么这一转移支付弥补了那些财政资金有缺口的这些地区的不足,保障了他们的很多民生项目能够来推进,来完成,保障了我们很多居民的生活(水平)能够有更好的提升,这个作用起到了。特别是一些受到疫情影响的居民家庭、中小微企业等等,能够让他们度过难关,能够让他们有个积累的基础,相当于有一个喘息的机会,等疫情恢复以后能够继续向前发展。同时,转移支付也保证了我们这么大的一个国家,在社会和经济领域里头能够不再扩大差距,包括公共服务方面的差距,你的教育、医疗、卫生、交通等等这些方面差距不再扩大,包括你的收入水平(的差距)也不再扩大,尽可能整个国家能够比较均衡地发展。

解决“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这次要用普惠金融的综合措施

中国网:那么其实我们也是了解到,中小企业一个比较普遍的困难就是“融资难、融资贵”。就今年来讲,您认为,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会有所改善吗?

赵锡军:应该说的话,这个“融资难、融资贵”一直是我们讨论和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对中小微企业来讲。那么这个问题也一直是政策、决策部门来努力解决、化解的一个问题。从历年的财税措施来讲的话,在不断地破解“融资难、融资贵”的这个局面,也是不断地来化解。今年特别提到了普惠金融的问题,《政府工作报告》里头专门讲到了普惠金融。普惠金融这个工作不断地推进,实际上就是要动员我们整个金融体系的力量,来解决我们中小微企业所面临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

所以,从金融方面这个角度来讲,从中央银行一些直达性的政策,就是直接通过中央银行的手段来传递一些资源、资金到达这些中小微企业,那么还有我们一些监管部门一些监管政策的落实,特别是对一些地方的中小金融机构在监管政策方面有所放松,这样让它们有更多的资源来服务当地的中小微企业和居民,使他们有更多的力量、更多的支持手段,也包括了我们对所有的金融机构提出来的这些总体的——你要降低企业的收费,能够给企业更多支持的标准和政策。今年我们仍然提,就是对商业银行来讲,你对中小微企业贷款的增长要超过你平均的贷款增长速度,这个仍然是要提的。

中国网:这有一个指标的要求?

赵锡军:对,这是考核的要求,就是说总体来讲,让金融机构在贯彻落实国家的战略方面做更多的工作,你要承担得起你的社会责任这一块。这一方面,我觉得仍然是在不断地做工作推进,今年这个力度会越来越大。

中国网:这可以说是给众多的中小微企业吃了一颗“定心丸”了。

赵锡军:对,在这个方面的话,通过普惠金融综合的措施和政策,来动员金融体系的总体的力量,来解决这个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除了这些银行和金融机构,我们现在也提到很多别的领域,比如说资本市场。那么资本市场的话,我们去年进行了一个重要的改革,我们在北京成立了“北京证券交易所”。我们可以看到,北交所以及新三板的改革,实际是为众多的专、精、特、新的中小微企业提供了一个融资的通道。这是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给它配置资源,这也是(在)解决我们一些比较好的优秀企业怎么样在发展过程中间能够持续不断地获得资金支持,能够把自己做强做大(的问题)这个方面提供更多的经济资源。

上一篇:财金观点 | 吴晓求:恢复信心、稳定预期,是当前政策的重点 下一篇:财金观点丨吴晓求:深化改革、创新监管,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根本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