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成思——《中国金融》:最优货币政策逻辑
时间:2017-05-21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变量一般包括经济增长和物价稳定,而由于现实经济运行过程中,一方面经济增长和物价变化数据因统计时间等因素而存在滞后性,另一方面央行政策调整对经济增长和物价变化的作用也存在一定时滞性,因此,货币政策即使对当期经济目标进行反应,也很难实现逆周期调控的效果,前瞻性货币政策便应运而生。虽然前瞻性货币政策理念大致在三个彼此联系但并不完全相同的历史背景下发展起来(即1970年代的卢卡斯批判、1990年代初通胀目标制的兴起以及1990年代中后期前瞻性泰勒规则的提出),但事实上,前瞻性货币政策的理念甚至可以回溯到更早,即1927年凯恩斯所著的《货币改革论》。